當廚房設備遇到地瓜|喜特麗 X 瓜瓜園的精實之旅

一開始是因為什麼已經忘了,我跟台灣廚房設備前三大品牌的喜特麗總經理Lawrence、台灣最大地瓜種植加工廠的瓜瓜園總經理邱裕翔,我們有個三人Line群,不是互道早安的老司機群組,而是談精實、訂閱制、新產品等的認真交流學習。今天的兩家企業的交流行程就像是網戀已久的網友見面,有點害羞卻又感到親切,當然我自己是作為中介人、顧問的角色,看到這樣的異業觀摩覺得特別感動。三個小時的現場觀摩、交流討論中,我自己記錄了雙方一些讓我印象深刻之處,也跟大家分享。


喜特麗 X 瓜瓜園的精實管理之旅


【喜特麗-參訪者】台灣廚房設備前三大品牌


對於數據的敏銳程度

參訪一開始我們在會議室先了解瓜瓜園公司概況、產品項目等,喜特麗總經理Lawrence就舉手先詢問公司人數、年營業額等。我覺得非常厲害,特別是不同產業的觀摩學習,那就先透過數據進行對比,去了解差異與特點在哪


例如你公司現在年營收10億、員工200個人,參觀企業年營收20億、員工150人,就知道人均產值不同,可能跟作業模式有差。瞭解庫存天數可以想像產品L/T。如果沒有這個「類比」的動作,那麼觀摩學習就顯得走馬看花,很難取得可以帶走的觀點收穫。


對於現場的仔細觀察

喜特麗團隊成員們在現場的專注程度,一來可能出自於新鮮感,畢竟大家可能少有機會看到地瓜的篩選分規格、挑選、清洗、儲放還有田間作業等。但我從大家身旁經過時,聽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為什麼?」,從根本去瞭解作業行為的目的,才不會被手段方法工具所侷限,甚至還有可能獲得借鏡學習的機會


喜特麗公司團隊對於現場的仔細觀察


對於改善的同理反省

當三個小時的行程結束之際,大家輪流發表時,有趣的是喜特麗的夥伴們都覺得透過異業比較反而覺得自己更幸福了。至少...我們的需求沒有季節性差異,我們的原料不會腐壞、蟲害,我們沒有這麼多的人工挑選確認的動作在,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除了學習他人長處外,更能懂得不同產業的甘苦。




【瓜瓜園-受訪者】台灣最大地瓜種植加工廠


上下游整合的完整性

瓜瓜園最讓我欽佩的點就是一條地瓜能將其運用得這麼淋漓盡致,已經是種藝術了!從育種、契作、收成、加工,人家說一條牛能扒幾層皮,我說一條地瓜從生鮮地瓜、烤地瓜、加工變成地瓜薯條、地瓜酥、地瓜茶、蕃薯片到肥料、飼料才更厲害。


新科技應用的開放性

多年前就曾聽到瓜瓜園用平板在管地瓜,作為一家擁抱新科技的企業,面對台灣人口老化、缺工的問題似乎就顯得處變不驚。以田間管理為例,空拍機加上影像辨識的資訊整合——巡田圖資平台,聽說一對夫妻能夠管理七甲的地瓜田,不說在台灣,我還以為在美國中西部的農場呢!


瓜瓜園對於精實管理、新科技的導入應用


精實改善全流程觀點

最後來談談精實,我在參訪中有特別跟喜特麗分享像瓜瓜園這樣面對許多不確定性的生產流程,例如原材料大小、品質不穩定、製程中還會因為搬運、清洗、儲放時間等造成變異的特性,就會讓改善團隊更願意從流程的整體觀點來看改善效益


因為他們熟知追求單點效益最大化的風險危害是什麼,例如一口氣清洗大量的地瓜,如果後端消化不及就可能會有腐壞變質的損失。規格分類挑選究竟要放在田間,還是集中採收回來再挑選呢?這些都是瓜瓜園在進行精實管理的改善過程中會去探討的重點項目。


瓜瓜園超好吃的地瓜薯條、地瓜球


同行不是冤家,所以過去曾促成宏亞食品參訪聯華食品的活動;異業也能為師,因此這次有了喜特麗參訪瓜瓜園。大家一起加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華精實協會—精實改善分享會—精華摘要

84小時朝夕相處,政大EMBA凝聚力最強的一堂課-「領導與團隊」

【Lean人振奮】天啊~我竟然減掉一個你!從127公斤到79公斤的歷程(舊文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