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眼相看】當Alphago代表的機器人來勢洶洶,全球汽車業卻走回頭路?
![]() |
全球汽車業興起以人力取代機器人的風潮? |
![]() |
日本豐田集團認為人類的創新能力,可以重新改良或發展新工法 |
日本豐田的職人文化重生,為改善而生
在大型機械運轉聲音不間斷的豐田汽車製造廠中,有三名表情專注的工作人員將高達1200度的炙熱鐵塊用手工鍛打著,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回到1970年代左右的汽車製造工法。2014年起,豐田在日本國內13家工廠近100個工作崗位的自動化設備改回人工製造,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人類的創新能力,重新改良或發展新技術工法,進而改善生產線效率或降低不良、浪費。而不是只單純把人類當作自動化產線的附屬品,只負責把原料投入設備,或是設備故障時才需要人類排除異況。透過這方式,豐田的引擎曲軸製程就因此降低10%的耗損。
![]() |
德國賓士認為人類的靈活及彈性目前仍遠勝機器人 |
德國賓士的頂級車款,人用靈活彈性戰勝機器
隨著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量身訂做已經成為關鍵。除此之外,各家車廠相繼提供更多元的產品及選項,導致車款、技術與配備選項改變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德國百年車廠賓士汽車經過評估後發現,機器人無法應付頂級車款S系列轎車各項主要配備的改變步調與複雜性,因此在部分產線利用靈活的技術人力取代原有的機器人。例如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個週末就將換線換模調整完畢,但機器設備的條件設定等卻往往需要花費長達數週時間。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將原有人力工作以設備取代的思考模式反而侷限了更多可能性。就舉一個我們實際輔導改善的企業案例來說,台灣A公司的產品在生產線上進行加工過程時需要作業員以刷子塗潤滑油,結果當他們希望用設備取代人力時,設計了一個將塗油工作獨立完成的設備納入生產線工作中,反而增加了人員的作業時間。同一時間,日本H公司的相似產品線則是把塗潤滑油的動作直接納入加工設備中同時進行。兩相比較下,日本H公司相較於台灣A公司節省15%的作業時間、24%的面積,增加12%的每小時產量。
人類的腦部智慧短時間內依舊是難以被取代的競爭優勢,企業如果只專注於規模的增長而忽略掉創新的力量,就會像染上大企業病一般,只知局部成長的重要,而沒能夠看見整體的衰退。當日本豐田與德國賓士都反省到過去對於基層員工集體智慧的失誤時,我們是不是也能夠以此借鏡呢?
30秒快速重點回顧:
1. 人類的創新能力能夠重新改善自動化設備。
2. 靈活與彈性是人類目前相對於機器人的優勢。
3. 日本豐田與德國賓士開始回頭重視員工集體智慧。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www.bloomberg.co.jp/news/123-N2ZK4A6KLVRR01.html
2. http://auto.ltn.com.tw/news/4834/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