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眼相看】關於流程改善,你應該知道的8件事(7) 設備投資的最佳時間點?
我好兄弟阿隆是個喜歡改車、追求速度感的人,每次看到新的改車套件總是立刻購入。可是用過一段時間後卻又抱怨「這個鍛造輪圈好像沒有太大效果」、「引擎換新又請技師重新調教後,加速度還是輸人家」...等。於是一個換過一個,總是在追求更好的套件,甚至三不五時都動著想換新車的念頭。大家都不忍告訴他,車子改的再好,重點還是在自己駕駛技術身上。據我所知這世界中駕駛技術高超又擁有自行改裝車體能力的,大概不出底下照片中這幾位(笑)。
![]() |
車子再好,還是需要人的技術搭配 |
換個時空場景,其實一般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企業組織也都有類似問題產生。在我過去曾經輔導改善過的一家企業就面臨到類似的問題,每當遇到任何生產進度上的瓶頸時,在老闆支持下,總是很有效率的添購新設備來因應。但作為企業輔導顧問看到這樣的狀況,就立刻先停止他們繼續購買新機台的計劃,因為我想要了解的是:在現有的人力、設備、物料、做法下,真的已經發揮最大極限了嗎?更甚者,當市場景氣低迷時,過去所購買的設備無法發揮產能而閒置一旁,除了佔用土地空間也影響其他產品的規劃。
市場上永遠有產品在推陳出新,如果我們只是一昧地追求新商品、新技術、新概念,往往容易疲於奔命。特別是企業經營不管在投資任何項目時都是要想到攤提折舊才對,而個人學習上也要想想投資回報。豐田集團一再強調「人才」是改善的核心,而不是設備。因為只有人能透過智慧去解決、調整製造方法,設備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樣的設備條件下,過去輔導經驗告訴我,不同企業往往會因為製造方式的不同,生產效率有30%-50%之間的差異。
![]() |
相同設備在不同做法下,產能會有30%-50%的差異 |
最後,讓我們回到文章的主題「設備投資的最佳時間點」來。通常會想買新東西,不外乎是三種狀況,一個是舊的壞掉或品質不好,或是現有能力無法負荷接下來情況,最後是覺得不買會輸給競爭對手的恐懼感。舊的壞掉或是品質不好,買新的當然需要,但購買前應先了解原有設備壞掉或是品質不好的原因在哪,若是內部人員操作使用方式不當,問題還是依舊存在。至於另外兩種-覺得現有設備負荷不足或是擔心因為不更新而落後的恐懼感,其實都應該重新反省現有的人力、設備、物料、做法下,真的已經發揮最大極限了嗎?所以時間點不是問題,設備的利用完成度才是應該關注的焦點。
30秒快速重點回顧:
1. 現有人力、設備、物料、做法下,已經發揮極限了嗎?
2. 「人才」是改善的核心,而不是設備。
3. 製造方式的不同,生產效率有30~50%的差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