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新常態?庫存永遠不會騙人—《決戰庫存》推薦序—江守智

2020年 大家先是震撼於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接著哀嚎著全球供應鏈斷鏈。 2021年 外銷需求強勁、貨櫃塞港、運費大漲,各家通路拼命叫貨。供應商滿手訂單的甜蜜負擔,但時序入冬慢慢開始有人擔心這狂歡派對何時落幕? 2022年 健身器材代工大廠力山(1515-TW)第一季財報是六年多來首度虧損,且受到供應商抗議積欠貨款。全球股市表現開始迎來反轉...... 就跟這本小說的作者程曉華先生一樣,我也是企業顧問,專業領域在精實管理上。客戶橫跨各種產業,從高科技到清潔劑,從工具機到桂丁雞,從鋁門窗到元本山都是我的守備範圍。 「庫存」一直都是企業經營的重中之重。因為原物料庫存在財務面代表著應付貨款,在管理面有土地、人員、稽核等問題;在製品跟完成品庫存則是有人員、物料、相關費用的先行支出,但只要沒有正式出貨就拿不到應收帳款。 底層邏輯不會受到時代動盪而改變 新聞媒體、產官學界大家都在說「後疫情」、「新常態」,只是疫情仍未過、常態也不尋常。「短鏈革命」、「供應區塊」等新名詞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竄出,就像是社交媒體上的短影音般吸引你的注意力。 像是近來就有很多企業老闆會問我說:「顧問,庫存說要越少越好,可是現在鋼鐵盤價可能一日三價,銅也漲翻了,我倉庫裡囤的不就算賺到嗎?」或者是:「老師,現在缺料缺工這麼嚴重,如果我沒有先做點半成品或完成品庫存,那交貨來不及怎麼辦?」 就像《決戰庫存》書中所提的概念「庫存轉才會賺」,我們與其開心在價格上漲時因為事先囤貨而沒有被剝奪感,倒不如反省為何庫存週轉率無法拉高?或是書中講的「安全庫存不安全」,我也常在企業客戶端提醒大家,我們備的是安全庫存還是安心庫存呢? 透過這本書,聰明的你就會發現其實不管環境怎麼變遷、時間怎麼推移,許多商業上的底層邏輯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