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荒川詔四-方言文化
寫書的人有沒有說服力?當然有,當參謀親信都可以最後搖身一變成爲世界500強企業總經理。不過我會建議讀者不要被裡面某些看似昭和時代的守舊言論嚇到,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荒川先生談的從不是人,而是組織。所以參謀親信要保護總經理、不搶功,那是整體觀的決策考量。
參謀親信跟外部顧問工作有些許雷同之處,所以讀起來特別有趣!甚至我也非常讚同其書中第三章所述,公司還是要從內部培植實力,顧問只是輔助不可依賴,甚至連執行端都要委任進行。
這本書我推薦給30歲以上的上班族朋友、基層或中階主管或有志於顧問一職者都可以好好借鏡參考。
第一章|「大腦同步」卻不完全順從的好幫手
-參謀需要「擬訂策略」與「輔佐策略執行」兩項職責,因為公司是肉身凡人的集合體,無數的要素複雜交織在現場第一線,單憑理論無法說明。
-策略並非建立在現在到未來的延長線上,而是從「應有的未來」逆推回到現在。所以策略不能是延續當下狀況的作為,也就是蘊含否定現況的要素。
-距離感與時間差,往往讓主管的壓迫感更重。主動打招呼是武器,不要等候或尾隨,而是搶先行動,慢慢累積成信賴。
-要把上司視為巨大機器中的「機構」,因為如果把上司當成「人」,若是不投緣,就會苦於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但若是把上司當成機構,協助這個機構發揮最大的功能,就是自己的職責。要有冷靜的腦、溫暖的心。
第二章|上司有強有弱,如何不搶功仍有好表現
-全體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快速處理眼前的「緊急問題」時,也會不自覺地急於做出結論。其結果便是,即使有好好的進行協商原本的「盲點」可能依然被忽視。
-參謀要活用不需要兼負重責的優點,不僅於凝視眼前的問題或應對方法而已,反倒要以俯瞰的方式來審視全局,而且要用更大的框架來思考周遭情況與各種利害關係人間的關係。
-參謀必須保有用自己頭腦思考的「自主性」,不可以被總經理所營造出的氛圍迷惑。與此同時,哪怕察覺到的盲點會受到總經理的反彈,也要具備勇於坦然指正的自主性。正是這種自主性,參謀才能「保護」總經理。
-工作能力出眾,只是擔任參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關鍵是觀察對方跟隨在能力低劣的上司底下時的言行舉止。
-指責第一線,容易讓現場隱匿不報。所以身為參謀必須要耐得住麻煩。要藉由平時的溝通與勤跑現場來獲得現場的信賴。而且現場報告壞消息跟諮商時要記得絕對不能露出負面的反應。
-越軟弱的上司,往往越需要別人揣摩是什麼意思,替自己製造退路。所以這一類的上司往往會有馬屁精跟隨。別人幫你留好的退路,往往是在迎合你的弱點。
第三章|從現場習得的知識,逆境解答在其中
-最好是將閱讀視為向他人請教前的預習,沒有人會抗拒他人真心誠意的請教。多從現場找尋事情的答案。
-決策者是掌權者,再怎麼謹慎對待也會從中產生強制的關係,所以要有參謀代勞。盡量在不伴隨強制力之下,爭取現場人員對決策的信服。
-參謀要怎麼讓現場認可,關鍵在於以下兩點:
❶ 你了解現場嗎?你有臨場感嗎?
❷ 你會傾聽別人的話,努力讓自己的想法獲得別人的共鳴嗎?
-盲從成功解方是破壞現場的毒藥,現場人員看的是參謀背後的掌權者,究竟有沒有了解現場的「無奈現實」還是「執行正解」而已?
-能夠撼動公司基礎的人,是為公司賺進利潤的第一線員工。所以是總公司要請現場第一線幫忙,這才是正確的認知。
-外部顧問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現場的無奈現實、組織的本位主義、派系的內部鬥爭。領導團隊如果離選場越遠,就越容易被外部文吸引。因此要特別注意一下兩件事情:
❶ 如果顧問承攬業務,應該將契約限定為短期,並且嚴格查核成果
❷ 在執行階段中,將他們親自參與的程度壓到最低,盡量由自家公司的人員執行
-追根究底企業要培養實力還是只能依靠自家員工,要靠著自己的頭腦去觀察思考,不斷從經歷嘗試錯誤中磨練,倚靠著自己的力量為企業打造能夠持續成長的組織,這才可能能在企業內生根發芽。
第四章|掌握思維核心,幫公司「天花板」開洞
-經營就是要衡量整體最佳化,重點不是怎麼調整,而是塑造願景描繪「公司該是什麼樣子」的能力,以及實現願景所需的「創造力」。
-守住原理原則,才能避開誤判跟危機。而所謂的原理原則就像是,不要說謊,重視品質與安全等天經地義的事情。
第五章|參謀的最大難題,讓自己強大就能破解
-經營策略並非建立在現在的延長線上,而是從未來應有的模樣逆推回來,也就是它蘊含著否定現狀的要素。
#新書推薦 #方言文化 #荒川詔四 #秘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文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