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企業防疫積極,疫情來時卻不堪一擊?你要的是改善而不是避險

圖片
五月上旬我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上櫃企業執行長說道「老師,我們製造現場確診超過半數,剩下的連同辦公室都進來做,大家都累翻了」然後隔兩天上午在中部地區輔導要進工廠時,公司協理匆匆跑來說「顧問剛才現場快篩結果突然有十幾位確診,我們先不進去」 可是商周記者這時傳來Line訊息,想要瞭解為什麼聯華食(1231)營運表現這麼好,特別是在原物料大漲之際,毛利還能持續成長呢?甚至在疫情期間當製造業大家都深受確診、隔離、孩子線上教學等所苦而缺乏人力時,究竟有什麼良方嗎? 精彩文章請參考: 零嘴龍頭10年鮮食大計 「普渡股」聯華食逆勢漲全年 本圖引用於《商業週刊》網站,文章作者游羽棠,照片說明文字的後半段是重點! 面對挫折、難題或困境,一帖特效藥的話題性總是能夠快速吸引人們視聽好奇心。如果叫你平常重視健康,要吃原型食物不食高鹽高油,要多做有氧跟重訓,要充足睡眠及愉快心情,這些聽起來一點都不性感啊! 個人身體組織如此,其實企業組織又何嘗不是呢? 從今年四月開始,台灣新冠疫情開始擴散,政策從清零走向共存。這其實是過去兩年來歐美各國用自身慘痛經驗換來的有用教訓。雖然有陣痛期,但後續才有機會快速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而近日來中央與地方政府有些政策搖擺不定,甚至讓人覺得無所適從,不禁要想「過去兩年我們做了什麼?」 是啊!同樣的問句也適用在企業上,過去兩年多我們做了什麼呢?線上會議軟體不管Zoom、Teams或Webex變得很會用,辦公室座位或隔間越隔越遠,跟同事間越來越習慣WFH或突然請假。但是製造現場呢?這是需要物料、設備與人員三者缺一不可的創價流程。 製造現場最重要的靈魂是「人」,物料需要人員檢驗、取拿,設備需要人員操作、切換。不要跟我說什麼關燈工廠、無人生產,全台灣目前能做到這境界的工廠連1%都不到。今天要分切雞肉的手工產線,一條線10個人少了一半,就代表產能也跟著掉一半。生產汽車零組件的CNC加工機台,師傅沒有來設備就不會動。 製造三元素——人員、設備跟物料的緊密配合,絕非疫情來臨時的倉促避險能做到,你需要的是長時間追求改善。接下來就讓我來談談面對變化(不僅疫情)製造現場應該要有的管理作為。 第一點:多能工的訓練機制 一但遇到變化,首先面臨到的難題就是製造現場的人會請假、缺席等,很多設備或工作都有可能面臨停擺。這時候管理者最常使用的做法就是「挖東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