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躺平卻也不是要你拼命—《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鳥原隆志
其實哪有那麼多躺平的年輕人,還是有很多認真的夥伴在加班地獄跟出包間徘徊,努力並不一定費力,這本日式管理書是我會拿來送給職場新鮮人、陷於瓶頸者的首選。
《第一章:工作不能只靠努力》
-不是只想靠努力來解決問題,應該是要努力讓自己不必努力就能解決問題。
-要讓工作「有效率」,必須先為工作項目安排優先順序。要讓工作「輕鬆」,必須為工作建立一些效率化機制。最後就是「周到性」,拋開遇到狀況再臨時應變的想法。
《第二章:為工作決定優先順序》
-要讓工作有效率的持續進展,通盤意識是不可或缺的觀念。檢查清單:
❶ 我確實理解目前工作進度在哪個階段?
❷我還記得這次工作的名稱?
❸我確實理解這次工作的目的與期望?
-可視化概念
❶ 確認工作狀態和時間分配
❷ 看出問題的癥結點
❸ 確認並預防疏失
❹ 可以幫助整理思緒
-有個水龍頭底下有個杯子,不斷有水從水龍頭流進杯子裡。杯子裡已經裝滿水,不斷有水從杯子的邊緣溢出,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關掉水龍頭還是換一個更大的杯子?然而職場上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另外一種選擇。
-如果把期限當成最優先考量的條件,往往反而會忽略更重要的事物。
-真正需要努力的環節應該是如何讓自己不用努力。
《第三章:建立輕鬆獲得工作成效的「機制」》
-減少意外跟疏失就能創造時間。
-在重要度/緊急度矩陣裡,引發高重要高緊急的原因,往往就是高重要/低緊急的事情。
-緊急度高的工作往往再現性低,卻因為能馬上看到成就而自我滿足。
-緊急度低/重要性高的工作都具備再現性,所以能夠獲得持續而穩定的成果。如果覺得三年太難,至少堅持個三個月試試看。
-請安排緊急度低/重要性高的工作(大石頭)先放入杯中,接著才放入緊急度高/重要性低的工作(細沙)。
-建立機制,來減少自己必須付出的勞力,例如建立標準作業程序或是雙重檢核的機制。
-建立機制,有助於減少意外與疏失,也會為了原本依賴直覺、感情的項目找出定量化的規範。
《第四章:工作成效高的人還會做這些事》
-越是忙碌的時候越要注意以下這三種觀點:
❶ 看整體 ❷ 看未來 ❸ 看細節
-私下協調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給他人一些調適心情的時間。
-提升傳達率的三大重點:
❶ 確認
❷ 改變告知方式(口頭改畫圖、mail改視訊)
❸ 定量化的告知內容
《第五章:在問題發生前未雨綢繆》
-能夠在組織內部帶風向,絕對能夠事半功倍。帶風向有三個:
❶ 先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❷ 組織決定大方向的當下,自己務必在場
❸ 站在建立規則的立場上
-釐清問題,再獲得名正言順的理由,最後再事先取得關鍵人物的同意。
-失敗筆記本:來龍去脈只陳述事實,寫出原因,寫出失敗可能造成的風險,寫出防止再發的策略。最後要定期瀏覽!
-什麼叫做適可而止的工作限度?「必要」的工作是指不做必定會產生負面影響的事。
#讀書心得 #新書推薦 #精實管理顧問 #鳥原隆志 #再忙也不會出錯的精準執行力 #樂金文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