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華精實協會—精實改善分享會—關稅幾%不如改善累加

中華精實協會-江守智顧問-成果發表會




關稅到底是幾%,要不要疊加?台幣匯率會不會再影響出口?這些「變因」就如同發表會當天俄羅斯8.8級強震一樣,不是我們能控制,但是我們要積極因應的。所以每年我們總是會邀請輔導中的企業廠商,齊聚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改善案與成果,希望透過這樣的形式讓大家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最後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抱怨再多,不如捲起袖子動起來!想多了都是問題,做多了都是解答。接下來就是我為大家整理十家夥伴們的改善摘要:








【六和機械】 兩岸汽車輪圈大廠

砂芯換模作業性改善

■ 現況:重型設備換模作業,改善前每回需時80分

■ 切入點:搬運距離、預熱作業、螺栓拆卸鎖附、調整作業

■ 對策:內段取轉外段取、Layout調整、標準化、工具優化

■ 效益:換模時間從單回80分鐘降為15分鐘


這種450公斤的模具,過往費時費力,能夠有超過80%的改善幅度非常可觀!而且善用標準作業組合表的概念(共同時間軸)去刻畫換模作業的先後順序、細節項目,才有分析優化的可能性。這個案例非常適合作為換模換線改善初學者參考的經典教案,只是在改善效益部分未能說明清楚究竟改完後是節省加班時間、提高產能還是減少生產批量的「改善目的」相對可惜。




【聯華食品休閒廠】 台灣休閒食品知名品牌

彩盒產品生產效率提升

■ 現況:彩盒產品理論與實際人數配置有落差

■ 切入點:透過山積表發現TT與CT之間餘裕空間

■ 對策:設備改善減少動作浪費、人工製具簡易自動化取代

■ 效益:產線由6人改為5人作業,年效益130萬台幣


過去幾年改善團隊持續觀察人員動作,透過刪除合併重組簡化,大大提升作業效率。這次改善特點是能夠利用廠內現行機械設備進行適當改造,使其更符合作業習慣與效率,同樣能達到縮減人員動作時間並精簡人力的效果。設備改造費用僅需15萬新台幣,年效率卻有130萬,非常划算呢!同時也提醒大家設備改善不應只是「向外尋求供應商」協助,自己應該也要有觀察、改造的優化能力才行。




【台灣福興】 全球門鎖大廠

滾齒機、鑰匙組立機生產效率提升

■ 現況:設備異常停機多,人員檢驗與附帶作業時間差異

■ 切入點:柏拉圖抓大放小、現場觀察動作

■ 對策:異常通報、線外補料、工作桌設計、作業標準化、修改機構

■ 效益:滾齒機效率從81%提升到90%,組立機從77%提升到87%。設備小停時間每日節省98分鐘,合計年效益18萬新台幣。


生產「穩定性」是改善活動的前提,所以本次改善如何減少設備的異常停機,不管是透過「技術型對策」像是機構修改、標準化等,抑或是「管理型對策」通報機制、線外補料等都是可運用的方式。就像李志興經理在後續對談中提到的,工作桌的設計關鍵在於「設計者你自己用過了嗎?」聆聽現場的真實聲音才是改善的基礎。




【安用工業】 五金手工具中堅企業

西洋鋸組立線優化

■ 現況:人員步行距離長、半成品過多

■ 切入點:山積表檢視工時差異、檢視半成品停滯

■ 對策:整流化、一個流生產、工作平準化、附帶作業改善(工作桌)

■ 效益:半成品庫存從300個變6個、人數從6人變4人(需加班0.6小時)


過去總習慣於各工站獨立作業再批量移轉,經過幾年精實管理的薰陶後,公司改善團隊已經擁有自行改善的意識與能力。很開心能夠看到人數能夠低減超過30%而產出相同的效益,重點是生產腹地大為縮小(因為半成品減少很多)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呢!




【喜特麗】 台灣廚具知名品牌廠

提升瓦斯爐效率,填補產能缺口

■ 現況:需求量上升,如何維持既有編制避免加班?效率提升10%

■ 切入點:山積表看作業負荷、現場觀察重筋作業

■ 對策:Layout調整、去除線邊倉、作業平準化

■ 效益:檯面爐月產量提升11.7%,嵌爐產能提升15.3%,年效益35萬新台幣。


喜特麗的廚衛產品,像是瓦斯爐等都是屬於重物,更應該重視其在搬運、裝配與停滯環節的優化可能。大批量的搬運,一口氣將零件物料準備到產線邊,反而只是增加更多作業人員零碎的搬運、卸載、挪移等工作。透過本次改善將備料人員的時間釋放參與到產線作業來,創造更多價值才是改善的真正意義。




【信昌機械】 兩岸汽車零組件集團

座椅調高器效率提升以節省加班工時

■ 現況:產線負荷高達131%需加班對應,且不良率高

■ 切入點:作業組合票看單點改善可能、山積表看多人作業分配

■ 對策:MCT動作優化、塗油方式改善、確保品質下檢討動作

■ 效益:該產線從每日加班3小時降為0.5小時,年效益42萬新台幣。


作為協會的創始會員、汽車零組件業大廠,信昌扎扎實實體現了一步、一秒、一個的改善精神,從標準作業組合票拆解人員的作業順序與內容,檢視是否有任何可改善的空間;另外再從山積表來檢討多人作業間的工作分配平衡合理性。為什麼改善是永無止境?因為市場跟客戶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做?需求量大時,加班時間要低減;需求量少時,人員配置要優化。



【輝創電子】 汽車電子大廠

提升測試線產能

■ 現況:因應客戶需求,要將測試產能提升17.7%

■ 切入點:工程別能力表看加工能力不足、人員CT也大於TT

■ 對策:按鈕位置(作業性)、目視檢查標準化、產品類型整併與安全庫存(換線改善)、MCT改善、SOP作業優化

■ 效益:測試產能提升18.5%


公司作為車用電子大廠,從一開始推行精實管理的茫然不解、抗拒掙扎到試點成功,真的有賴高階主管的堅持與執行團隊的用心。透過本次改善案能夠讓大家清楚區分設備瓶頸、人員瓶頸甚至附帶作業時間的差異,將問題細化才有清楚的對策方向。




【凱馨實業】 台灣知名有色土雞品牌

準時出車率提升

■ 現況:公司受限天然農畜品的限制,導致準時出車率低(73.5%)

■ 切入點:魚骨圖從人機料法全方面探究

■ 對策:即時資訊看板、異常分案改善(產能優化、小批量移轉等)

■ 效益:從生產、生管、倉庫到營業,年效益預估1052萬新台幣。


為什麼準時出車這麼難?因為每日屠宰雞隻來自於不同雞場、雞種、公母、飼養週數等,而且客戶訂單部位需求也不盡相同,是門需要快速應對整合的工作。至於年效益為什麼可以這麼高?因為商機「時間就是金錢」你能越快速、越正確供應,客戶就更有機會下單給你,才有正向循環的可能。




【聯華食品鮮食廠】 台灣超商鮮食產品最大代工廠

台式飯糰製程優化

■ 現況:過去三年來年複合成長率18%均以12人對應

■ 切入點:檢視人工作業工序裡瓶頸所在,探討自動化可能

■ 對策:導入封口機與貼標機,並改善物料傳遞方式與產品良率

■ 效益:產線從12人編制降為9人,扣除設備成本,年效益近700萬新台幣(三廠合計)。


我還記得報告結束後,我特別在台前跟大家說明提醒這個案子的難處。不要覺得只是買設備而已,關鍵是公司在前三年已經透過各種動作優化、工作整併等改善讓人均產出效率提升,才能夠從年需求890萬個對應到1260萬個都是12人編制。現在則是更近一步思考用自動化設備來取代,這才是「改設備之前先改人」的最佳示範!




【慧國工業】 台灣汽車零件廠,豐田生產方式典範

煞車缸體故障時間低減

■ 現況:該線故障時間高(平均11小時/月),一人多機產線

■ 切入點:問題到真因,再進行對策的QC Story與5Why分析

■ 對策:透過不斷地實驗驗證過程以找出真因並標準化

■ 效益:每月平均故障時數降低50%以上


故障時數的縮短究竟體現在哪些具體效益,例如產能、加班時數?另外本次改善是「事後保全」,後續如何推進至「預防保全」,也就是日常的點檢保養,甚至是「保全預防」從設備式樣上就避免故障劣化發生的可能,都是可以再加把勁的地方。

















很開心今年看到許多新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覺得欣慰。很多時候不免會有點小情緒,畢竟像精實管理這樣需要日復一日、腳踏實地、現場主義、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似乎不太符合現代快節奏、速效爆紅的商業型態。


我們常常高估一年的成效,就低估了十年的成果。長期主義不是夢想,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耐煩」而已,所以我就也每年寫、每年分享,大家有緣就一起加油吧!愛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84小時朝夕相處,政大EMBA凝聚力最強的一堂課-「領導與團隊」

【精實TPS改善實錄】現場4S基本功-整理(Seiri)

【Lean人振奮】天啊~我竟然減掉一個你!從127公斤到79公斤的歷程(舊文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