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荒川詔四-方言文化
寫書的人有沒有說服力?當然有,當參謀親信都可以最後搖身一變成爲世界500強企業總經理。 不過我會建議讀者不要被裡面某些看似昭和時代的守舊言論嚇到,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荒川先生談的從不是人,而是組織。所以參謀親信要保護總經理、不搶功,那是整體觀的決策考量。 參謀親信跟外部顧問工作有些許雷同之處,所以讀起來特別有趣!甚至我也非常讚同其書中第三章所述,公司還是要從內部培植實力,顧問只是輔助不可依賴,甚至連執行端都要委任進行。 這本書我推薦給30歲以上的上班族朋友、基層或中階主管或有志於顧問一職者都可以好好借鏡參考。 第一章|「大腦同步」卻不完全順從的好幫手 -參謀需要「擬訂策略」與「輔佐策略執行」兩項職責,因為公司是肉身凡人的集合體,無數的要素複雜交織在現場第一線,單憑理論無法說明。 -策略並非建立在現在到未來的延長線上,而是從「應有的未來」逆推回到現在。所以策略不能是延續當下狀況的作為,也就是蘊含否定現況的要素。 -距離感與時間差,往往讓主管的壓迫感更重。主動打招呼是武器,不要等候或尾隨,而是搶先行動,慢慢累積成信賴。 -要把上司視為巨大機器中的「機構」,因為如果把上司當成「人」,若是不投緣,就會苦於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但若是把上司當成機構,協助這個機構發揮最大的功能,就是自己的職責。要有冷靜的腦、溫暖的心。 第二章|上司有強有弱,如何不搶功仍有好表現 -全體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快速處理眼前的「緊急問題」時,也會不自覺地急於做出結論。其結果便是,即使有好好的進行協商原本的「盲點」可能依然被忽視。 -參謀要活用不需要兼負重責的優點,不僅於凝視眼前的問題或應對方法而已,反倒要以俯瞰的方式來審視全局,而且要用更大的框架來思考周遭情況與各種利害關係人間的關係。 -參謀必須保有用自己頭腦思考的「自主性」,不可以被總經理所營造出的氛圍迷惑。與此同時,哪怕察覺到的盲點會受到總經理的反彈,也要具備勇於坦然指正的自主性。正是這種自主性,參謀才能「保護」總經理。 -工作能力出眾,只是擔任參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關鍵是觀察對方跟隨在能力低劣的上司底下時的言行舉止。 -指責第一線,容易讓現場隱匿不報。所以身為參謀必須要耐得住麻煩。要藉由平時的溝通與勤跑現場來獲得現場的信賴。而且現場報告壞消息跟諮商時要記得絕對不能露出負面的反應。 -越軟弱的上司,往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