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管理—企業診斷—海陸家赫

精實管理-企業診斷-江守智-海陸家赫-G2


系列文的最終章,在開頭先謝謝各位讀者的陪伴,企業診斷紀錄其實在一開始只是隨手記錄,卻發現有很多人私訊給我感謝、鼓勵,真的很開心。回到今天這家精悍的團隊,主動提問已經是內建的基本配備,還有許多執行面的細節值得討論,甚至是貿易為主的盈利模式也同樣需要精實!


■ 不要直接給對策,因為你會限定對策發想的可能性,甚至還會把員工導向錯誤的方向。例如主管看到「動作的浪費」就要求現場改善,結果因為效率提升就變成「多做的浪費」。主管看到當然馬上發火說不能多做啊!會有太多的庫存!於是在現場只做到需求的數量就停了,因此就變成「等待的浪費」。在大家聰明又機靈的組織行為學表現下,最後會發現放慢速度做是最保險的做法。

■ 正因為許多熱心的主管會下指導棋,其實真的容易扼殺公司裡真實的聲音、創意的對策、改變的可能。如果公司想要做改善時,我現在都會建議給「框架」而不要給「答案」。改善提案活動在實際運行上,建議每月或每季更換一次主題,例如這次針對設備保養、下回針對4S、再下一次針對人員作業效率等。

精實管理-企業診斷-江守智-海陸家赫-機械業二代會

■ 生管排程、備貨、司機出車等作業,我們往往會習慣把可掌握的資訊量一次給出,但其實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無法規定作業者的作業順序、作業量大小與時機。所以會建議拆開,揭露的時間單位越小,讓大家能夠依照需求順序作業。

■ 原料端需要大批量訂購,不然供應端的報價會有價差,還有船期的考量,所以一定要滿櫃採購。但提供給大家一個思考的切入點,就是「價差與運費」vs.「倉儲成本與資本利息」究竟孰輕孰重?會不會有個交叉點,過了以後反而能跟供應端談小批量的可能。

MOQ的存在某方面是「信任程度」問題,因為我不知道你下次會不會買?會隔多久才買?一次買的量夠不夠?所以我才會想要限制最小採購量。當然,換模換線等切換成本的確也是重點。

■ 對於公司內部的效率提升專案,究竟要從哪個項目來看才有完整性,前提關鍵是「客戶需求」。

①需求大於現有訂單:
》如何在現有設備、投入工時不變下,做到新的需求量。

②需求等於現有訂單:
》加班時間低減或是人力低減(得以釋放人力去開發新市場、新產品)

③需求小於現有訂單:
》那就是設備、投入工時的低減幅度要大於需求萎縮的幅度。

G2精實會-江守智


#精實管理 #豐田式管理 #企業顧問 #企業輔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改善現場同仁的發亮眼神是騙不了人—聯華食品的參訪活動紀錄

當黃金縱谷陷入死亡低谷時,想活就要一起動—談工具機產業的精實管理|江守智顧問

2024中華精實協會—精實改善分享會—精華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