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2025中華精實協會—精實改善分享會—關稅幾%不如改善累加

圖片
關稅到底是幾%,要不要疊加?台幣匯率會不會再影響出口?這些「變因」就如同發表會當天俄羅斯8.8級強震一樣,不是我們能控制,但是我們要積極因應的。所以每年我們總是會邀請輔導中的企業廠商,齊聚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改善案與成果,希望透過這樣的形式讓大家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最後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抱怨再多,不如捲起袖子動起來! 想多了都是問題,做多了都是解答 。接下來就是我為大家整理十家夥伴們的改善摘要: 【六和機械】 兩岸汽車輪圈大廠 砂芯換模作業性改善 ■ 現況:重型設備換模作業,改善前每回需時80分 ■ 切入點:搬運距離、預熱作業、螺栓拆卸鎖附、調整作業 ■ 對策:內段取轉外段取、Layout調整、標準化、工具優化 ■ 效益:換模時間從單回80分鐘降為15分鐘 這種450公斤的模具,過往費時費力,能夠有超過80%的改善幅度非常可觀!而且善用標準作業組合表的概念(共同時間軸)去刻畫換模作業的先後順序、細節項目,才有分析優化的可能性。這個案例非常適合作為換模換線改善初學者參考的經典教案,只是在改善效益部分未能說明清楚究竟改完後是節省加班時間、提高產能還是減少生產批量的「改善目的」相對可惜。 【聯華食品休閒廠】 台灣休閒食品知名品牌 彩盒產品生產效率提升 ■ 現況:彩盒產品理論與實際人數配置有落差 ■ 切入點:透過山積表發現TT與CT之間餘裕空間 ■ 對策:設備改善減少動作浪費、人工製具簡易自動化取代 ■ 效益:產線由6人改為5人作業,年效益130萬台幣 過去幾年改善團隊持續觀察人員動作,透過刪除合併重組簡化,大大提升作業效率。這次改善特點是能夠利用廠內現行機械設備進行適當改造,使其更符合作業習慣與效率,同樣能達到縮減人員動作時間並精簡人力的效果。設備改造費用僅需15萬新台幣,年效率卻有130萬,非常划算呢!同時也提醒大家設備改善不應只是「向外尋求供應商」協助,自己應該也要有觀察、改造的優化能力才行。 【台灣福興】 全球門鎖大廠 滾齒機、鑰匙組立機生產效率提升 ■ 現況:設備異常停機多,人員檢驗與附帶作業時間差異 ■ 切入點:柏拉圖抓大放小、現場觀察動作 ■ 對策:異常通報、線外補料、工作桌設計、作業標準化、修改機構 ■ 效益:滾齒機效率從81%提升到90%,組立機從77%提升到87%。設備小停時間每日節省98...

秘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荒川詔四-方言文化

圖片
寫書的人有沒有說服力?當然有,當參謀親信都可以最後搖身一變成爲世界500強企業總經理。 不過我會建議讀者不要被裡面某些看似昭和時代的守舊言論嚇到,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荒川先生談的從不是人,而是組織。所以參謀親信要保護總經理、不搶功,那是整體觀的決策考量。 參謀親信跟外部顧問工作有些許雷同之處,所以讀起來特別有趣!甚至我也非常讚同其書中第三章所述,公司還是要從內部培植實力,顧問只是輔助不可依賴,甚至連執行端都要委任進行。 這本書我推薦給30歲以上的上班族朋友、基層或中階主管或有志於顧問一職者都可以好好借鏡參考。 第一章|「大腦同步」卻不完全順從的好幫手 -參謀需要「擬訂策略」與「輔佐策略執行」兩項職責,因為公司是肉身凡人的集合體,無數的要素複雜交織在現場第一線,單憑理論無法說明。 -策略並非建立在現在到未來的延長線上,而是從「應有的未來」逆推回到現在。所以策略不能是延續當下狀況的作為,也就是蘊含否定現況的要素。 -距離感與時間差,往往讓主管的壓迫感更重。主動打招呼是武器,不要等候或尾隨,而是搶先行動,慢慢累積成信賴。 -要把上司視為巨大機器中的「機構」,因為如果把上司當成「人」,若是不投緣,就會苦於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但若是把上司當成機構,協助這個機構發揮最大的功能,就是自己的職責。要有冷靜的腦、溫暖的心。 第二章|上司有強有弱,如何不搶功仍有好表現 -全體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快速處理眼前的「緊急問題」時,也會不自覺地急於做出結論。其結果便是,即使有好好的進行協商原本的「盲點」可能依然被忽視。 -參謀要活用不需要兼負重責的優點,不僅於凝視眼前的問題或應對方法而已,反倒要以俯瞰的方式來審視全局,而且要用更大的框架來思考周遭情況與各種利害關係人間的關係。 -參謀必須保有用自己頭腦思考的「自主性」,不可以被總經理所營造出的氛圍迷惑。與此同時,哪怕察覺到的盲點會受到總經理的反彈,也要具備勇於坦然指正的自主性。正是這種自主性,參謀才能「保護」總經理。 -工作能力出眾,只是擔任參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關鍵是觀察對方跟隨在能力低劣的上司底下時的言行舉止。 -指責第一線,容易讓現場隱匿不報。所以身為參謀必須要耐得住麻煩。要藉由平時的溝通與勤跑現場來獲得現場的信賴。而且現場報告壞消息跟諮商時要記得絕對不能露出負面的反應。 -越軟弱的上司,往往越...